我国新能源管理体系显山露水:或有望年底出台
河南有色金属网站 www.www.usingktv.com 时间:2007-01-01 10:12 来源:
创新(innovation)与挪威船级社(DNV)相关之处不单一个字母“V”,这家全球领先的权威认证机构贡献了中国市场85%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的认证,DNV如今似乎正迎来在中国市场的另一个V—成功(victory),DNV一直致力建设新的中国能源管理系统有望年底出台。
“中国企业节能潜力巨大。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中国的工业企业在不需要额外资本投资的基础上可以节能8%至25%。”在26日的举行的“挪威-湖北周”环境论坛上,DNV工业部业务开发经理吴璇小姐始终坚持这个判断。
事实上,这家认证机构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是节能降耗的方法,它们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
“我们与DNV在能源管理和审计标准方面的合作意义重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了对能源管理系统的认同。“降低能耗是我们能源工作的一个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大有可为。”戴彦德一再强调。
积极推动
“积极推动”是吴璇在接受荆楚网记者专访时多次谈及的重点,“积极”体现出了DNV致力于推广能源管理系统的态度,这一积极态度背后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利益。
“DNV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国际经验和它非常独特的基于风险的方法论工具。”吴璇说。
某种程度上,DNV对中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重点能耗行业,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一套先进的能源管理量化工具,这也是其引以自豪之处。
而在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2006年底能源研究所与DNV签署的“国际企业能源管理能源审计标准与方法在中国的实施与应用”合作框架协议,被视为一个里程碑。
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借鉴国际成功的能源审计方法和能源管理系统,开发符合中国能源发展特点并与国际上通用的模式相配套的测量和验证体系,通过试点研究在中国推广国际能源管理资质,让中国的企业了解和掌握国际上先进的能源审计与管理系统的程序,促进中国的节能降耗工作。
“DNV在中国的渊源可以上溯至19世纪,2000年DNV将其大中国区的总部迁至上海。DNV大中国区已经成为除DNV挪威以外最大的地区。”在DNV工作多年的吴璇介绍。
现在,DNV在大中国区的20个城市设有36个办事处,员工人数超过550名,特别在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验证的认证机构上,DNV在中国市场占有85%的CDM验证项目,有着一支非常专业的“能效和气候改变服务”团队”,“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
能源需求决定发展
关于2006年底能源研究所与DNV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此前,DNV内部曾经对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做过一个详细访谈。从访谈内容中,可以了解推动中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建立的内发性原因,在于能源需求的迫切需求。
中国的能源需求在最近5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1年之前,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直是小于0.5的,但自2002年开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就一直接近甚至大于1。中国能源消费在最近5年的增量超过了过去20年的能源消费增量的总和。2006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更是达到了24.6亿吨标煤,比理想状态预测的2020年提前了14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戴彦德认为,中国能源需求的变化源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一方面是中国进入了居民消费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的重化工业阶段,但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将各种商品输往世界各地的同时也将严峻的能源需求问题留给了自己。
“从一些产品出口状况来看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市场是在国外,有些产品几乎包揽了世界市场的全部需求。这些产品看上去不是直接的高耗能产品但是其载能量相当可观。”戴彦德说。
事实上,但是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非常低,目前仅为1.2吨标准油(toe),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0%,不到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的三分之一。中国要实现既定的长期经济发展目标,能源消费成倍增长将是一个难以扭转的事实。
那么,如何解决中国的能源供应,同时又要兼顾安全和环保?
留给中国解决空间并不大,戴彦德说,“这主要从两方面来解决。第一,从供应段,通过大力发展高效、清洁、低碳、无碳的再生能源等,减少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第二,从用户端提高效率,即节能降耗的问题。” #p#分页标题#e#
节能降耗的破局之路
能源、节能、降耗、减排一直是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字眼。国家的“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把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的2005年降低20%,同时污染物降低10%。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但是中国现有的能源管理标准相对滞后,能源管理人才缺乏。
“其实各地的能源能源审计方法和能<